广南篆角:产业结构调整“调”出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2-07-15 15:56:09  

文网讯 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广南县篆角乡紧密结合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多条腿走路,大力发展和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调”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篆角乡国土面积20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5%以上,人均耕地0.7亩,全乡无工矿企业,产业发展“种不连片、养不成群”。群众收入主要依赖外出务工,产业发展难,群众增收难问题突出。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乡党委政府针对境内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十分适合种植香椿的实际,于2019年回引致富带头人曾武成在干坝村流转土地,试种并带动群众发展香椿产业。

“2019年主要是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2020年,建了45亩的香椿苗木培育基地,育苗320余万株。其中,移栽种植105万株,建成950余亩香椿基地。女儿女婿在这里注册成立了广南县椿梅农业有限公司,我本人也成立了广南县椿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速度还是有点超乎我们的想象。”广南县椿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曾武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目前,篆角乡的香椿产业主要由椿梅农业有限公司、椿菇及椿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经营主体组织实施,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推进规模化建设,全乡已发展到了4014亩。其中:基地种植3014亩,群众种植1000亩,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上拨给村小组就是在篆角乡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驱动下,通过发展香椿受益的村寨之一。去年,该村41户人家与广南县椿梅农业有限公司签订香椿栽种和收购协议,利用撂荒陡坡地种植香椿60余亩3万多株,当年就产生了经济效益。在上拨给村香椿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香椿已长出嫩芽,香气扑鼻而来。

“去年卖了三茬,收入10多万元。今年至少可以卖到八茬。按照去年的价格,每公斤18元计,至少可以卖到30多万元。”在基地里,上拨给村村小组长陆永桢算了一笔“增收账”。陆永桢说,明年他们打算把村里所有的荒山,包括一些低产的玉米地都利用起来,计划再发展60亩左右,到产生效益时,全村的经济收入就会达到60万元以上。

甘蔗也是篆角乡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该乡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大户带动的方式,在干坝、布标、大坪、下寨等片区科学规划,连片发展,大力推广甘蔗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全乡甘蔗种植面积已达到了5335.1亩。其中:根蔗2286.1亩,新植3049亩,涉及全乡6个村委会20个村小组。2021—2022榨季,共有甘蔗2555.6亩,平均亩产5.5吨,总产值达630余万元,带动务工收入300余万元,土地流转收入160万余元。

篆角乡大坪村委会坪寨村村民赵胜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他瞅准了乡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政策,于2019年在必竜、下拨给等地,以每亩地4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甘蔗,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甘蔗管理成本低,投入少。第一年,我们就收回了成本,2021年的收入是80多万元。按照目前甘蔗的长势,今年的收入至少会在100万元以上。”赵胜说。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篆角乡已初步形成了以香椿为主,花生、生姜、辣椒、甘蔗为辅的产业格局,总面积达到了2万亩。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桂扬 胡俊 卢吉艳 实习生:陆正仙)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李云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