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用心帮扶 种出好“口”碑

发布时间:2025-05-29 15:17:23  

“听说你们医院来了一位上海专家,早上拔牙,下午就可以吃饭了,有耐心还很幽默,今天他有空吗?”这是最近广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到最多的预约电话。大家口中的专家就是来自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的李成。2024年2月,李成作为中央“组团式”医疗帮扶人才来到广南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

图为李成与患者沟通。黄京摄

按照职责分工,李成被安排到口腔科担任科室主任。刚到科室,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年轻”“沉闷”,科室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可是看不到年轻人的那种朝气,觉得大家都忧心忡忡的。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积极参与诊疗,通过深入了解,他明白了大家为啥不“开心”。原来随着民营口腔诊所的不断增多,医院不少“老牙医”积累足够的技术和人脉后便选择了“出门创业”,随之带走的不仅是患者,更是支撑科室长远发展的技术力量。如何打破困局?通过对当地情况及科室现状的深度摸排,李成找到了破解之法,制定了以“医、教、研、综”四个维度提升为核心的帮扶计划。

图为李成带教手术中。黄京摄

医疗技术是医院长远发展的根本,如何提升口腔科这个“薄弱”专科,关键是医疗技术的提升。“当地高盐、多辣、爱酸的饮食习惯是口腔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加上预防意识淡薄,导致许多牙病久拖不治,最终只能拔除病牙,安装假牙或种植新牙。”在坐诊沟通中李成了解到,当地百姓要种植牙齿,往往需要到州级甚至省级去治疗。由于种植新牙周期长,长期两地奔波既让患者疲惫不堪,又陡增经济负担。

为此,李成以“种植牙”为突破口,搭建科室种植手术室,规范种植感染控制流程、手术包配置标准,并降低单颗种植体收费标准,以往到县外植牙治疗费和路费动辄2—3万元,如今在家门口用不到一半的费用就能解决。78岁的马云古大爷对此深有感触,反复疼痛松脱的两副假牙成了他多年来“食难安、夜难寐”的心结,多次寻医都建议做种植修复,但高昂的费用却让他犯了难,得知县医院口腔科来了位上海专家就找了过来,经过李成两次精心修正调试,假牙已调整贴合,帮大爷省去了一笔不小的种牙费用。“医生,你早点来就好了!”重拾“口福”的大爷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特意做了面锦旗送到李成手上。

图为患者将锦旗送到李成手上。黄京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这些新技术“留下来”,李成创新推出了每周病例讨论夯实理论、椅旁操作示范剖析细节、全程跟台指导实战、术后复盘提升诊疗思维“理论+演示+实践+复盘”四步教学法。师傅肯教、徒弟愿学,“双向奔赴”的成效不言而喻。2024年,广南县人民医院口腔科4名医生全员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创下科室最佳纪录,2名“签约徒弟”熟练掌握儿童牙髓再生治疗,3人可独立完成复杂拔牙术及种植手术,实现技术“本土扎根”,育强了本土队伍。

“从规范化种植的操作细节,到微创手术的精准把控;从嵌体修复的美学考量,到贴面修复的美学雕琢。李老师带来的技术及理念都重塑了我们的认知体系。”口腔科医生、“签约徒弟”黄学成介绍道。“同时针对科室科研空白现状,他手把手指导实验设计、PCR技术及数据统计,实现了科室核心期刊零的突破”。

“拍张牙片辐射相当于玩2个小时手机,牙片只拍一次,手机一直在用,所以不用担心”“您别怪他,小朋友这牙齿,不是牙床不挽留,是糖果的追求。”幽默和博学是李成与患者跨越地域差异交流的通行证。他表示,口腔科里没有生死时速,很多时候良好的沟通、热情的服务便能消除患者对牙痛的恐惧和顾虑。正是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的交心,赢得了就诊群众的好口碑,慕名而来的牙病患者络绎不绝。“薄弱专科”华丽蜕变,口腔科从诊疗量腰斩、收入大幅缩水、学科带头人出走的困境中,以“种植牙”技术为突破口力挽狂澜,预约候诊人数不断增加,创下了历史新高,科室门诊量同比增长27%,疑难病例转诊率下降40%,成为当地群众的看牙首选。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成还将健康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与门诊党支部一道将“主题党日”开到社区、开进机关、开入学校,把牙病防治知识播撒至群众心间。他尤为关注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问题,帮扶期间他走进10余个乡镇20余所学校,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30余场次,惠及师生上千人。

图为李成进学校开展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黄京摄

“一年半的时间里,见证了学生们从生疏到独当一面的成长,既感欣慰又带牵挂,这段跨越山海的帮扶时光不会成为我们的终点。”李成表示,即使相隔千里,他仍将加强后续交流协作,助力科室取得更多突破,让帮扶成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枚党员徽章、一段用心帮扶、一片为民丹心……李成用平凡的点滴汇聚成党员不平凡的力量,用帮扶的“办实事”换来了群众的“好口碑”。

(黄京 杨丽红)

(编辑:郭韦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