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义务巡山 为“鲵”前行

发布时间:2023-10-24 16:37:50  

文网讯 “不要将火种带进山林,进山后禁止破坏和捕杀行为。”深秋的早晨,广南县者太乡德窝村护林员李绍华、陆秀元和村民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新一天的巡山护林工作,他们在广南大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巡山护林,向周边村寨村民宣传注意事项。

广南大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于2016年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当时为云南省农业厅)批准建立,总面积381.4公顷,位于者太乡德窝村附近。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植被发育完好,山涧河流不断,水质优良。保护区范围包含5条溪河,为清水江上游山涧溪河。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有的人会抓‘狗鱼’(当地人对大鲵的俗称)去街上卖,后来有外地商贩知道了就跑来蹲点收,价格一下子翻了四五倍。在1990年左右,政府开始宣传‘狗鱼’是国家保护动物,抓了是要坐牢的,这才保住了这里的‘狗鱼’。”李绍华回忆说,20世纪70年代前后,乱砍滥伐、捕捞贩卖曾一度导致野生大鲵种群近乎灭绝。

据调查,1993年,德窝野生大鲵资源量尚有1000尾左右,到2016年保护区建立时已不足100尾。为加大野生大鲵的保护力度,广南县积极申请建立保护区,并利用街天在街头设点、入户走访、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加强宣传。同时,将每年的3月至9月设为特别保护期,加强执法巡查,严厉打击捕捉、贩卖野生大鲵违法行为,禁止从事任何形式的损害或影响大鲵生存的活动。

“建立了保护区后,村里的党员、护林员和村民就一起去巡山,为保护好大鲵积极出一份力。”李绍华介绍,为了弥补保护区的管理短板,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组织下,他和护林员陆秀元与当地村民一起组建了义务巡护队开展日常巡山。每天巡山,他们首先要看的就是水源有没有问题、河沟有没有被破坏、林木有没有病虫害或被砍伐,遇到群众时还要进行宣传告诫,不准携带火种进山,禁止乱砍滥伐等。

通过这几年的保护,广南大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有效恢复了野生大鲵及其原始栖息地。广南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调查监测时发现,德窝野生大鲵的群落数量恢复成效明显,在保护区的河沟里已经可以看到大鲵的身影。

(皇甫石发)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