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云南省广南县聚焦构建城乡社区幸福生活共同体,统筹推进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培育基层共治力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一网全兜”,兜住群众幸福生活
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县、乡、村、组、户33008个网格33027名网格长33230名网格员随时“在线”,共同化解一线矛盾。
在乡镇、社区、村小组、小区、楼栋、商场、企业逐级设置网格片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村小组干部、户长等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综治办主任或信访专干负责网格化责任片区的组织协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广南县五级网格员同心协力,各司其职,俯下身子解决困难,在矛盾调解中交朋友认“亲戚”。
一网兜住“重点人”,一网兜住“烦心事”,广南县基层治理“靶向”精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莲城镇大革假自然村共168户660人,是典型的壮族聚居村寨。该村始终强化政治引领,建立“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员+群众”治理模式,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出1个基础网格和1个专属网格,让网格员明白网格如何网、如何兜,实现一网统管。同时,在公共区域安装监控,进村路口、重点公共区域实现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喊话功能、视频回访等 “智治”功能,用科技的手段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跨省共治,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广南县与广西西林县山水相连,两地群众因土地产生的权属纠纷时有发生。聚焦接边村组山林土地水源等矛盾,广南县坝美镇以党建引领、跨省共治为主题,联动西林县古障镇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综治+司法+公安+林业+水务”等部门联动调解队伍,面对面共同协商,实现跨省区矛盾纠纷齐抓共管、共同协调、联建共治。
近年来,广南县在边境村充分发掘双边农业生产中的优秀乡土人才,通过决策咨询、“实地帮扶+远程指导”、结对帮培等方式,培育乡土人才221名。各级党组织牵头开展“六联六共”活动,合力化解山邻地界纠纷160余件。建立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引导中小学生就近就读,共享“两免一补”等政策,解决两省(区)1000余名学生上学难问题。引导村民合作发展砂糖橘、茶叶、油茶、杉树18000余亩,带动群众每年增收6万余元。
善治善为,画出乡村振兴“同心圆”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走好乡村善治之路,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
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广南县聚焦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建引领“四必到”“五必访”解民忧活动,构建多措并举、多元合一、多方合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穿针引线”的功能,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等对辖区和网格责任区开展全覆盖走访服务,围绕矛盾纠纷、特殊群体、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进行全方位大排查、大起底,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100%造册登记。实行领导挂包责任制、“一件一档一方案”,建立专门档案、明确化解稳控责任人、制定化解稳控措施。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由“单兵作战”向“融合发力”转变,提速增效化解矛盾纠纷。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里夺村,在卓有成效的基层治理下闯出发展“薪”路。通过村民每人每年自愿出资筹集村干部年薪,年底对村民遴选出来的总组长、副总组长和小组长进行评议,以评议成绩来评定干部待遇。里夺村首创“年薪制”,成为群众事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办、群众管”规范化社会治理的典范。里夺村实施“年薪制”选聘村干部以来,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升,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在“年薪制”干部带领下,里夺村一跃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团结、乡风文明、合作致富、民居保护的示范村和排头兵。
乡村振兴路上,离不开万千基层党组织汇聚的强大合力。广南县各级党组织多方合力、善治善为,基层社会治理接地气、有人气、聚才气、成风气,让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毛雪勰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