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地处大山深处的“扣莱”是壮语译音,意为“阶梯上的村子”,这里是云南省广南县重点石漠化治理区,开门见山,出门是坡,地上水贵如油,成为了扣莱村的真实写照。
全村只有十多亩水田,且离村较远,群众生存较为困难,人们只好在满是石头的大山旮旯里掏出一块块土地来种植庄稼,这些土地细长,宽度很小如阶梯一般,从山脚直到山腰,多数都要靠人背马驮,栽种十分困难,田地的形状就演化成了村寨的名称。地少人多,人们广种薄收,邻里之间有时为了田边地角,有时为了争水,闹出了许多纠纷,后来很多有钱的、有能力的村民都搬进了离扣莱村仅仅15公里的广南县城,一个60多户的村子,现在只有不到20户人家,整个山村沉寂了,萧条了……
王海一家就是这个村留守的为数不多的人家之一,王海为人老实本分、忠厚正直,妻子王敏勤劳质朴、贤良淑惠。原先他们一家6口人与贫困没有多大关联,虽然父母亲都已经年过70岁,身体不好,家庭说不上富足,但也是其乐融融。可谁知,2015年妻子被查出子宫瘤,长女王仁莲被查出先天性耳鸣,一家人就这样被病魔拖入了贫困的深渊,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因无钱医治,妻子和女儿就用身体苦撑,一直没有到条件好的医院去治疗,家里自己收集民间偏方医治,这些办法收效甚微,每个月还是得到大医院定期化疗。2016年王海一家因家庭贫困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后,村上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但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焦灼局面,这一点生活补贴还是显得杯水车薪。王海深知要想改变贫困面貌,只有在外面多干苦工、多下苦力,所以别人嫌脏嫌累的活儿,他二话不说直接上手,蹭破皮、磨出茧是常有的事,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撑起这个家,但因为要照顾家庭,他只能在工价低的周边及县城内找工做,只要有工做,他很不与老板斤斤计较,所以他有空就有人请他做工,可是收入还是不高。他家中唯一算得上的财产是一间陈旧的土木结构房屋,但也一直没有得到修缮。
考虑到王海家的特殊情况,2018年乡里村里结合拆除重建政策鼓励他新建一间80平方米平房,党委、政府的关心更坚定了他奋发图强、早日脱贫的决心。2018年他开动脑筋、灵活变通,趁着外面活儿不多的时候,在家养殖生猪,发展养殖业,依靠妻子在家帮忙照料。村里成立烤烟合作社后,他不甘落后、响应号召,率先带头入股。家中的事忙完之后,他便外出做外墙涂料的生计,一来二去,实现了长中短期产业全覆盖,奠定了王海家脱贫致富的基础。王海经常告诉妻子:“咱们不怕穷,只要好好干,总会有过上好日子的那一天!”
(陆伟)
编辑:黄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