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技艺交流
据《广南府志》记载,壮族“侬人男女勤耕织,惯挑棉锦”,绣品是当地百姓向土司上贡和赠送达官显贵的重要礼品之一。在广南壮族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刺绣工艺一直传承至今。在传统习俗中,织布、挑花、绣锦是每个壮族妇女必须具备的技能。农闲时节,壮族妇女就相互邀聚在屋檐下,穿针引线,切磋技艺。
边绣边卖
传授刺绣技艺
壮族是一个民风淳朴、心灵手巧的民族,在文山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分为侬、沙、土三大支系。壮族喜择坝区、河谷、泽畔建寨而居,被称为“水边民族”“稻作民族”,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居住文化特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完整保留了很多生产生活的古老文化元素。壮族刺绣就是文山州壮族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其中,以广南县者太、者兔、莲城等乡镇的刺绣工艺最具代表性。2006年,者太乡者太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省文化厅命名为“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009年8月,广南“壮族刺绣技艺”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琳琅满目的刺绣成品
壮族刺绣针法分平绣、拼花、扣绣等,图案多以花、鸟、鱼、松、鹤、鹿为主;品种有服饰类的绣花帽、背带、围腰、腰带、花鞋等,居家用品类的帐帘、被面、枕套、门帘、桌布等,还有作为观赏或信物类的绣花手帕、绣球、挎包、香囊等。
绣花鞋比美
绣花鞋是广南县壮族刺绣中的一朵奇葩,有平头鞋、圆口鞋、方口鞋、筒鞋、小孩猫头鞋和虎头鞋等种类。在壮家的红白喜事和节庆场面,妇女和小孩的绣鞋都会成为全场的焦点。在千百双绣鞋里,人们很难找到两双完全相同的。壮家绣花鞋的工艺之美,是民间艺人用淳朴的思想情感去认知和理解事物,摆脱解剖、比例、透视、结构的约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后进行创作的结果。
精美的背带心刺绣
绣花背带因图案鲜艳喜庆、使用方便、舒适等特点深受壮族人民喜爱。在当地,外婆送绣花背带给外孙的风俗十分盛行。绣花背带在背带口、背带心、背带脚3个部位均绣满了图案,做工精致、图案丰富、式样繁多,图案多以花、鸟、蝶、鱼为主,早年还流行石榴图案,寓意多子多福,还有麒麟图案,寄托了“麒麟送子”的祥瑞之意。
美丽的壮锦
虎头虎脑虎头帽
壮族刺绣在造型、色彩、图案上均体现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反映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并注重追求画面的质朴美、装饰美,较写意抽象,在变形夸张中删繁就简。由于支系不同和地区差异,壮族刺绣风格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因此造就了广南县壮族刺绣独特的地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林颂 文/图)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