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甲巡察”再出发——广南县创新推进巡察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4-05-20 11:03:37  

“马甲巡察组来了!”

没有什么能比这7个字更能反映广南县最近几年巡察工作在干部群众中的千钧分量。

近年来,广南县委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情况、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等加强监督检查,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履行好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因地制宜组建“马甲巡察组”巡村住村、徒步巡村,推动对村巡察往深处巡、往实处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生根。

2024年3月22日,十四届广南县委第十轮巡察正式启动,县委派出5个巡察组对5个乡镇党委及所辖32个村级党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常规巡察。广南县“马甲巡察组”重整行装再出发,深入一线巡民情、走村入户察民生。

马甲巡察,由“刷脸卡”转向亮身份

“你好,我们是县委第二巡察组的工作人员,你想想看,村子里有什么问题需要向我们反映的吗?比如村干部的作风、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党员管理等等,你都可以跟我们说一说。”

“你们来得好,来得正是时候,我有问题向你们反映。”底圩乡鸿来建材城老板李朝军激动地说。

这是十四届广南县委第十轮巡察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景画面。县域巡察主要涉及村一级党组织,是巡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村里的党员、群众对巡察组的到来都非常欢迎,人民群众对巡察组的态度也折射出“巡察”深入人心。

可最初,巡察组开展工作时,常常受到群众的质疑,“巡察组是干什么的,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向巡察组反映问题会不会遭到打击报复?”“你们真是巡察干部?”为了消除群众心中的疑虑,广南县委探索开展了“马甲巡察”方式,让传统的“刷脸卡”“坐诊”巡察变成更有辨识度、更接地气的亮身份巡察。为更贴近百姓了解民情,县委巡察办给巡察干部统一配发印有“巡察干部 为民服务”字样的蓝色工作马甲,巡察干部身着马甲行走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连心”沟通,既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又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巡察干部亮身份,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政治自信、一种责任和担当。身穿‘巡察马甲’有利于形成自我约束与接受监督的双向机制。”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杨琼说。

针对巡察过程中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巡察干部除了进驻相关村级党组织外,还经常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鼓励群众“爆料”,发现问题能就地解决的立刻解决。

巡察工作直面问题、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对此,底圩乡叮当村村民深有感触。

2019年,叮当村委会厨房顶板出现裂缝,先是进行补漏刷漆,但还是漏雨,甚至顶板开裂。由于该项目是县级部门招标实施的项目,时间过长,加之当时负责项目的人员都调走了,一直未能解决。2021年,在村委会和乡党委沟通下,决定先由村委会在厨房楼顶搭建彩钢瓦,经村两委班子会讨论后决定,由底圩鸿来建材城负责人李朝军来搭建,总面积126平方米,共10080元。完成建设后,虽然通过了县级部门验收,但施工方一直未兑现搭建彩钢瓦的费用。了解情况后,巡察组立即向底圩乡党委进行派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解决施工方拖欠彩钢瓦建设费用。5月6日,经过底圩乡党委多次沟通协调,施工方将拖欠的10080元彩钢瓦建设费用支付给李朝军。

“这笔钱我要了2年多了,都已经不抱希望,真是太感谢巡察组了!”李朝军高兴地说。

“巡察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巡察工作的信任与支持,人民群众从以前的不敢反映问题、不愿反映问题,到现在的主动反映问题、积极提供线索,再到巡察发现问题得到解决后的拍手称快,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巡察既是党内监督的一柄利器,也是我们走好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广南县委巡察办主任农玉国说。

巡审融合,既“有形”更“有效”

巡审融合监督是一种跨部门,综合性的工作协作模式。十四届广南县委第十轮巡察,将曙光乡作为巡审融合监督巡察机制试点乡镇,巡察组与审计组同时开展工作。

如何在县委统一部署下,把巡察与审计结合起来、同步开展,成为摆在巡察机构和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们在拟定巡察计划时同审计部门沟通审计计划意见,统筹确定巡察对象和审计项目,对关乎民生领域、涉及较大资金的村级党组织,灵活运用先巡后审、先审后巡、巡审同步3种监督模式,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增强监督精准度和穿透力。”农玉国说。

巡审融合监督期间,巡察组与审计组紧扣“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聚焦政策落实、财政财务收支、重大项目建设、风险防范防控等重点内容,根据各自工作目标、工作程序、重点内容和主要措施的不同特点,具有趋同性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重点环节进行分析研判,明确巡审融合的结合点和主攻方向,实现政治、经济“两大体检”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审计“经济体检”和巡察“政治体检”联动监督效能。

2024年3月,县委第五巡察组与审计组同时进驻曙光乡开展巡审融合监督,在腊七里村走访调研中,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家门口排水管网停建问题。

巡察组与审计组立即组织人员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经了解,腊七里村中沟渠治理项目是曙光乡2023年精品示范村建设点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23年8月5日开工建设,项目建设中,因涉及村内6户群众占用村集体沟渠建围墙、门廊等设施需拆除,村里也曾多次召开群众会,但都协调无果,导致管网不能正常修建,项目也于2023年11月停工。

找到问题症结后,巡察组与审计组联合商定,一致同意把该问题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在及时对接曙光乡党委和鸡街村委会后,派出多名干部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拆除占用村集体的沟渠违建的围墙、门廊,让修渠工程得以继续。

“巡察组来了以后,让停工许久的排污沟又继续施工建设,曾经堵塞不通的排污沟得以疏通,雨季来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污水横流。”说起巡察组进驻以来给村里带来的新变化,腊七里村的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村官变身“巡察官”,助力巡察跑出“加速度”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巡察,作为被抽调参与巡察工作的村干部,我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担。”珠街镇尼录村党委副书记王光闯被抽调参与巡察,激动之余,工作压力也溢于言表。

长期以来,“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实”等难题一直是制约村级巡察工作质效的重要因素。对此,广南县委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充分盘活基层监督力量,积极探索村干部参与对村巡察工作机制“新路径”。

十四届广南县委第十轮巡察中,广南县通过对抽调的村(社区)干部实行乡(镇)党委推荐,县委选拔任命的方式,让村(社区)干部充实到巡察人才队伍中。同时,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县人社局联合行文,确定参加县委巡察的具体人员名单。县委巡察办根据巡察回避制度,把巡察人员组成不同的工作组派驻到各个乡镇、部门开展巡察监督工作。

“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熟悉村级事务、亲和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他们的参与不仅让巡察工作更接地气,还让巡察监督更具靶向性。”农玉国介绍道。

在巡察开展前,广南县围绕巡察重点、巡察流程、巡察方式等内容,为新抽调干部传授方法、讲解思路,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实现对村巡察质效和村级监督队伍履职能力双促进、双提升。巡察过程中,村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到群众家中“唠家常”、深入乡间田野“听民意”、坐在房前屋后“谈心事”,发现并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巡察工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实现巡察监督走深、走实,走进群众的心里。

“以前,我对村务监督工作的认识比较模糊,总是找不到重点和方向,通过参与巡察,不仅学到了很多监督方式和方法,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村级工作的廉政风险点,为我今后履行村务监督职责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王光闯感触颇深。

巡察监督在路上,重整行装再出发。广南县巡察工作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擦亮巡察“利剑”,为推动广南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贡献巡察力量。

(记者:苏宁 喻传宏 何德猛)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