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传承“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10-20 09:42:53  

文网讯 “她的非遗作坊开好多年了,里面衣服、鞋垫上面的刺绣非常好看,花式多样,都是她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样式来制作的,很多人都喜欢到她这里学习和找绣样去绣。”来到广南县者太乡,提及非遗传承人张凤仙及其刺绣产品,当地群众赞不绝口,频频竖起大拇指。

张凤仙是广南县者太乡省级“壮族刺绣技艺”传承人,1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并用好壮绣“老手艺”,先后10余次赴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宣传和展示壮绣文化和刺绣精品,她还开设培训班,培养更多学生和绣娘,传授壮族刺绣技艺。

“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壮族刺绣,我在网上看到张老师的一些刺绣作品,她将平绣、剪子绣、压金绣等诸多绣法融入作品里,非常精美,所以我慕名到她家里学习,她不仅不收费,还耐心细致讲解每一种绣法的来源和技巧,让我了解壮族刺绣的博大精深。”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陆虹帆道出了千里迢迢登门拜访张凤仙的缘由。

身为一名党员,怎样用自己手艺带领家乡群众一起增收致富,是张凤仙一直思考的问题,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为了让家乡留守妇女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她成立了手工刺绣工坊,采用免费培训、发放订单、高价回收等方式,动员当地妇女刺绣成为绣娘,让他们在家门口也能赚钱养家。目前,与她合作的绣娘有近百人,工坊年均创收20万余元。

“我们在家照看小孩,不能出远门务工挣钱,张凤仙找我们做刺绣,每一幅给我们100元至120元的手工费,日常在家边做活边绣,每月大概有2000至3000块的收入,也够我们补贴家用了。”说起家门口做工就可以有收入,绣娘汪玉兴心里乐开了花。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兴起,张凤仙抓住风口,在融合年轻消费者审美爱好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与时俱进的刺绣作品,并在抖音平台上宣传和传授壮绣技艺与文化,目前她在抖音平台拥有近8千位粉丝。

“壮族刺绣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现在懂得这门老手艺的人不多了,张凤仙作为传承人,一直在带徒弟教绣娘,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壮族刺绣的精美,主动来找她学习的人很多,壮族刺绣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有希望了。”看到学习壮族刺绣技艺的人越来越多,者太乡文旅广中心主任刘启高感慨。

张凤仙在传授技艺的同时,对每一件刺绣作品精益求精,力求做成精品,努力终于得到认可。在202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之际的前几个月,张凤仙的作品作为云南脱贫地区的产品之一被运到联合国安理会送给多国外交官,让壮族刺绣从中国边疆走出国门,走向联合国。

“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壮族刺绣有幸作为国礼,走出国门,我感到非常自豪。”张凤仙表示,将继续做精壮族刺绣,做好“传帮带”,让更多的人喜欢刺绣并将它传承发展下去,让大家通过刺绣这门手艺过上好日子。

(云报客户端记者:黄鹏 通讯员:罗观)

(编辑:董飞 排版:冯明兰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