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青山如黛,碧水悠悠,稻香沁人……9月2日,记者走进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一幅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诗意田园画卷在眼前展开。
近年来,广南县八宝镇牙龙村抓住八宝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机遇,全面开展牙龙村庄风貌提升整治,整村面貌焕然一新。
循着整洁干净的石板路,穿过金色的稻田,只见一幢幢古香古色的壮家小楼鳞次栉比;清澈的溪水穿过村子,叮咚作响;别致优雅的庭院衬得村民的生活越发美好。
“路是国家修的,那些排水沟也是国家给我们修的,以前我们牙龙村出行很不方便,晴灰雨阻,现在再也不用担心出门难的问题了。”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子,今年64岁的村民韦秀花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
村民韦永玉有着一手竹编的好手艺,在他家院子里整齐地摆着制作好的提篮、背篓、竹筐等竹器,如今村子经过提升改造,交通更为便利,来村子旅游的游客日渐多了起来,让他实现了坐在家中就能售卖竹器。
“今早我还卖掉了两个背篼呢!就在家门口卖的!”韦永玉乐开了花,“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活水源泉”,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近年来,牙龙村采取了“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先后在村里流转土地400余亩用于八宝米种植,利用村里闲置废旧房屋改造成民宿26间。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将经营范围向二三产业扩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村级综合发展单元。
“现在村子一天一个样,看着都特别激动。”村民农帮路信心满满盘算着自己的经济账,“以前我常年在外面打工,听说村里搞大发展我就回来了。现在我家土地也流转出去了,一亩就有700块的收入,加上我也参与建设,一天也有近200块的务工收入,以后我打算开一个茶室,在家门口也当个小老板。”
截至目前,牙龙村已建成八宝米种源繁育基地200亩,示范基地3000亩,稻鱼共生示范基地50亩,社会化服务1000亩。一泓碧水绕村过,诗画田园蕴乡愁,牙龙村的发展既保护了壮族村庄原有风貌和多彩的壮族文化,又积极发展产业大步迈向乡村振兴路,如今的牙龙村正逐步实现“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记者:刘梅)
(编辑:罗贤慧 排版:李法楠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