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峰林星罗棋布,清清八宝河蜿蜒流过,万亩稻田满目金黄,十几个壮寨依次排开……有“塞上小桂林”之称的广南县八宝镇,素为上善之地,滋养了自然天成、闻名全国的八宝贡米。
八宝米,因原产于八宝镇而得名,享有“洁白无瑕,优质慧中,米中之花”之美誉,味道清香的八宝米和浓厚的稻作文化成了这里的标志性名片。
八宝稻作生态系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前,在历史上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供皇帝御膳和皇亲国戚享用。据《广南府志》记载:“八宝米每岁贡百担,为明清两代贡米。”八宝米被列为国家优质上等米,常用于招待贵宾。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专调数千斤八宝米到首都北京,用以招待外国宾客。
八宝米虽然质量优异,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单产低、产品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形不成规模。不仅如此,当地发展八宝米还存在基地标准化程度低、农户素质参差不齐、基地基础设施薄弱、品牌营销战略研究不够、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为做大做强八宝米产业,广南县持续多年坚持大整合、大投入,整合项目、资金、人才、科研等资源力量,在选育良种、提升品质和打造品牌下功夫,尤其是近年来认真落实省委提出的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采取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从种源建设入手,提升八宝米种质资源保护能力;从良田保护入手,提升八宝米综合生产能力;从生态保护入手,提升八宝米产品品质;从企业培育入手,提升八宝米精深加工能力;从三产融合入手,提升八宝米全产业链发展水平。
通过扎实推进粮食绿色转型、加快高端稻谷开发利用、加快科技配套和成果转化,广南县有效推动了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八宝米实现了由种得好到卖得好的喜人变化,八宝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全县八宝米种植面积达16.31万亩,总产量达8216万公斤,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3.5亿元。
随着八宝米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广南县也成功打造出“八宝贡”“云之香”“句町润米”“那糇芒”等八宝米高端稻谷品牌,并成为一张张响亮的名片。与此同时,八宝米产品也先后荣获多项殊荣。1981年,广南八宝米被列为国家级名贵米种;2001年,广南县被授予“中国八宝贡米之乡”称号;2005年,广南八宝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09年,广南八宝米获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2014年,广南八宝米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米;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广南八宝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八宝贡”品牌米被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组委会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十大优质大米品牌之一。
下一步,广南县将继续探索实践,加大八宝米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加强八宝米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种质资源保护,组织选育研究、提纯复壮和繁殖;依托“中国八宝米之乡”“广南八宝米”地理标志产品,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万亩生态田园观光园和产业示范园,实施标准化订单生产,带动全县发展八宝米生产种植;进一步强化产品包装设计、媒介宣传、市场营销推广工作,利用新媒体、农博会等平台加大产品的宣传、展示,积极参加各类产销会和研讨会,全面提高产品的宣传面和知晓率。
(来源:“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视频素材:文山州融媒体中心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图片:广南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董飞 制作: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