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牡露村:十年蝶变,峡谷荒山成增收富民的4A级景区

发布时间:2022-10-11 10:14:11  

十年前,广南县董堡乡牡露村到处是撂荒的土地,山高谷深,贫瘠的荒坡种植效益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牡露村依托境内的侬人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贫瘠的峡谷荒山逐步蝶变为增收富民的“金山银山”。如今,广南县西洋江大峡谷旅游景区被拟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牡露村依靠旅游解决增收难、发展难等问题,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政府引路,群众勇敢迈出第一步



刚刚过去的“十一”旅游黄金周,有不少游客来到牡露村西洋江大峡谷·侬人谷景区观光旅游,10月1日至7日,景区共接待游客9680人,实现旅游收入85.6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董堡乡积极探索地方发展新路子,改变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动力。2013年9月,牡露村注册成立牡露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7个自然村8个村小组群众采取“土地+现金”的方式加入合作社。短短一年,合作社吸纳以土地入股村民328户,现金入股278户,每年最低按5%给予保底分红。在政府的引导下,牡露村村民勇敢迈出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第一步。“合作社成立初期,理事会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村民,缺乏经验,景区开发运营举步维艰。”牡露村党总支书记何金山说,把荒山变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事实。

十年之前的大牡露村

十年之后的大牡露村

政策搭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十年前的牡露村,连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都没有,产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合作社成立之后,县、乡两级政府全力扶持,借助各类政策项目,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4000万余元,实施各村组道路硬化,建成一条9公里长的柏油路面旅游专线,规划完善露营烧烤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休闲农庄体验区、峡谷观光区、天然嬉水区、休闲垂钓区5个功能区建设,建成2000平方米民族文化广场、2公里江边栈道、8个旅游公厕、500平方米休闲长廊等相关附属设施,种植水保、经济林果70万余株,种植云南樱花500余棵,修缮交趾古道、风雨桥等,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5年,景区被命名为“云南省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牡露村被评为“文山州生态村”,列入“文山州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21年,牡露村被评为“云南省美丽村庄”,西洋江大峡谷·侬人谷景区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峡谷樱花种植区

景区一角

聚焦特色,系列活动提高影响力



在景区建设初期,牡露村还是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市场影响力弱、后劲不足一度成为制约景区发展的瓶颈。为此,当地党委政府抓住牡露村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资源优势,引导合作社充分发展牡露村已有的壮族娅歪文化、远古婚恋习俗、稻耕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唢呐文化等,策划举办了数届侬人谷“伦娅歪”民俗系列活动,提高了侬人谷“伦娅歪”旅游文化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此外,协调各方举办了中国诗歌春晚云南分会场以及《老爸带我去哪》《美丽牡露等您来》等乡村农事体验活动,制作景区主题宣传片《蓝幽幽的侬人谷》,并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2016年,牡露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全国各地的诗人、摄影爱好者、游客到牡露村采风、观光、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让牡露村旅游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2016年景区举办诗歌春晚分会场

景区唢呐、娅歪表演活动

社企联合,资源管理运营提级优化



为解决合作社经营能力弱,产业链不够深入等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2019年,广南县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合作社+公司”运营模式继续发展旅游产业。公司对西洋江大峡谷·侬人谷景区进行提升改造,在融合本土文化特色与时尚元素方面,创新整合景区资源打造适应时尚旅游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的主题旅游产品,新增了七彩玻璃栈道、玻璃滑道等项目,同时举办了“天下第一锅”高峰牛开锅仪式、灯光节、万人狂欢火把节等大型体验活动,通过旅游产品的叠加,景区的旅游项目更加丰富,游客不断增多。

壮家姑娘拦门唱歌敬酒迎接游客

目前,牡露村西洋江大峡谷·侬人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村民分红近80万元,其中,仅2022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32380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15万余元。

(王春欢 余永兴)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审核:侯佑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