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当汽车缓缓驶入广南县坝美镇汤拿村,一座融合了壮乡风格和本地文化元素的生态游客中心映入眼帘。 据解说员介绍,坝美游客中心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可停放车辆600辆,并配备三星级旅游厕所、售检票区、休息区、智慧化景区监控室等设施,具备每日1万的游客接待量。 游客服务中心,是广南县2019年针对坝美景区散、小、弱等突出问题,斥资10亿余元,以AAAAA级标准对景区实施两年封闭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它的建成,不仅改善了游客直观体验,也为景区开发了新的体验项目。从服务中心到坝美洞码头约10公里的路程,坐上观光车沿途游览,在悠扬的壮族民歌声中,一路欣赏壮乡田园的美景和河道风光,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来到坝美,最主要的游玩方式就是坐船穿过幽暗的溶洞。原先以人工撑筏荡舟小船,也已更换为可容纳12人的电动大船。 潺潺溪水顺流而下,船只溯流而上,划入山壁上的洞隙,如夜幕降临般漆黑,而嘈杂的世界消失在船尾。船行一段,高高的洞穹上有“天洞”,透进刺眼的天光,洞天共有3处,这是桃源洞的“三明三暗”,穿行而过,似过了“三天三夜”。 临近洞口,桃源黎明呈现,良田美池浮现眼底。此番过程,你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体验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情境。 上岸,沿河栈道、青石板游步道和临水游步道,取代了黄土飞扬的泥土路。沿河增加的景观景点,均以生态为底色,自然与周边景观融入一体。景观长廊,鲜花盛开,引得游人纷纷拍照;石拱桥上,游人闲情惬意、悠然自得;100多家民居客栈,也退出了红砖瓦墙的“华丽”,从设计到颜色,壮乡风情更加浓郁。 金秋时节入村,虽然无法欣赏桃花盛景,但却收获了满眼金黄。成熟的谷穗,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割水稻、打稻穗,挥汗如雨,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田间,既是群众日常劳作的场景,也是稻作文化的呈现。 环顾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绿树葱茏的坝美,真是个美丽、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村里最古老、最神圣的千年大榕树下,村民坐在四处伸展的老树根上,纳鞋底、编竹篓、吸烟筒……富足而安逸。 坝美景区居住着汤那、坝美、出水洞、法利4个村的村民,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自给自足,与世无争。景区开发,旅游经济热起来,村里的年轻人既可在景区上班,也可以自己做民宿、开餐馆。据了解,景区现有80多户农家乐,还有不少村民卖起了手工艺品、特产。此外,村民还有流转土地带来的收入。 “改造后的坝美村与整体景观融为一体,更加符合世外桃源的文化意境。同时,我们从旅游+的角度,以文旅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农增收致富。”云南康旅集团、广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公司副总经理杨丽枫说,经过2年来的提升改造,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道路、广场、智慧厕所、生态停车场、沿河栈道、河道码头、景观长廊、石拱桥等基础设施及配套景观绿化、稻作文化、旅游小品、酒馆文化、水车群、售卖亭等服务设施,景区内的基础设施实现质的飞跃。 杨丽枫介绍,改造后的坝美景区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主线,以中国人的桃源情结为魂,以理想的世外桃源生活为理念,着力打造深具传统气质、深烙隐逸文化的坝美世外桃源——中国隐逸文化生活体验区,形成“一环、两心、三组团”的空间布局及具有5A级配套设施标准的国家4A级世外桃源旅游景区。在满足大众吃、住、行、游、购、娱需求的基础上,打造桃源隐逸、壮族文化、旅游休闲三大独特壮乡旅游精品,形成集大生态、大文化、大配套、大品牌于一体的世外桃源旅游景区。 《桃花源记》描述的宁静祥和、惬意自得的生活是众人的向往。直到遇见坝美,这个在地理环境与人文特征都酷似桃花源的地方,一直让人梦牵魂绕的“世外桃源”情结,在此便可尽情释怀了。 (记者 董飞 喻传宏) (编辑:李云淑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