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前身为莲峰公社北极民办学校,1981年被命名为城区第三小学校,目前共有教职工136人,少数民族教师7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8%。在校生2672人,少数民族学生1625人,在学校总数的60%。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学校致力于打造以“善”为核心文化的校园精神文明,针对学生年龄特征,以一个个活动为载体,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培养“善”的习惯,弘扬“善”的文化。
每周四下午是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的校本课程。这天,四年级的同学们正跟着音乐和节拍,用壮语唱着学校的校歌《善的乐园》。
学生黄潭泽说,唱壮族歌很有意思,学校里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同学,我们要和他们团结友爱,一起学习。
学生李伟航说,他是壮族,校歌也是壮语,感到很自豪,以后一定要把壮语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
杨昌梅是一名苗族老师,因为少数民族的身份,除了正常教学外,她还被学校安排负责一年级的苗语课。记者采访时,她正身着苗族服装,一字一句地教学生用苗语念“我是小学生,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苗族文化进校园,我觉得它的意义是让其他民族的学生了解我们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让其他民族的同学能够喜欢上我们的民族,同时也传播我们的苗族文化。”杨昌梅如是说。
壮族刺绣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得从娃娃抓起,2019年10月,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成立了“周璇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周旋老师手把手,一针一线让学生从小学习刺绣文化。
学生黄高宁说,学刺绣一个学期左右,学会了四指绣、十字绣、围边绣等,希望学习这些绣法可以把家乡的文化发扬光大,向全世界传播。
“让孩子去传承和弘扬我们地方民族文化,以针做笔,以线为色,继续传承和弘扬我们的壮锦文化。”周璇说。
走进校园,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内容随处可见,民族团结长廊描绘着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团结奋进和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学校以“民族团结舞动善的乐园”为主题,课间、校园广播播放着各民族歌曲,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节庆祝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喜爱,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进而自觉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孙荣仙介绍,善乐园的学生在活动中学刺绣、学壮语、学苗族、学瑶语,学做美食、学民族服饰。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培养孩子们心中有国、传承美德的高尚品格,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在一起,在三小善乐园得以升华。 “未来学校将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推向深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开展更多的主题实践活动,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乐园。”孙荣仙说。
多年来,学校始终做到“三坚持三结合”,即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获得省“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广南融媒记者 胡远燕)
(编辑:徐珺 排版:张振飞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