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旧莫乡坚持党建引领,用好典型引路法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建立村民自建委员会,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自谋、自建、自管”内生动力,牢固建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理念,以“一面红旗”抓方向、“两支队伍”抓建设、“三项措施”抓管理的“1+2+3”模式,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一面红旗”强根基、谋发展。坚持以党建引领“群众自建”发展,以板茂村委会为村级“自建委”试点,村党委整合驻村工作队、各党支部、村小组等多方力量,建立村级自建委员会1个、村小组自建委员会14个,村级自建委员会统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指挥、协调村组自建委抓好村庄自治工作,必要时联动各自建委为民专业服务组开展集中攻坚,拆除村组“藩篱”,打通各自建委壁垒,攥指成拳、联动发力共建家园。安勒村为村小组自建委“先行者”,为强化村组事务的统筹、调度、协调,村小组摸排全村“能人匠人”,分级分类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和青年人才数据库,选出24人组建建筑施工、水利水电、农业技术、民族艺术、道路交通、劳务派遣、青年志愿、老年志愿8个为民专业服务组,“专业对口”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板茂自建委员会组织架构
“两支队伍”强服务、建家乡。通过“党支部引领+服务组认领+志愿者献策”方式,用好用活为民专业服务组和桃源“星火”志愿服务队。调动专业服务组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培训、代办等服务,依托旧莫“星火”志愿服务队用好返家乡大学生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言献策,两支队伍带头推进矛盾纠纷调处、产业发展、绿美建设、两污治理、房屋风貌改造提升等工作,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自建委员会组建以来,多次组织群众到县内外学习,为民专业服务组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指导群众发展沃柑产业200亩,打造49户铁皮石斛“绿美庭院+庭院经济”示范标杆,自发准备材料种植铁皮石斛2460桶;带领群众投工投劳6000人次就近取石建设花台、围墙2700米,建成特色文化墙396米、生态停车场345平方米、排污管道1.3公里,特色花廊243米、生态公厕一座、特色文化广场一个,将9亩污水塘打造成为秀美荷塘。“星火”志愿服务队开展“少年儿童之家”、绿美建设等志愿服务68人次,关爱“一老一小”覆盖135人。在“两支队伍”的带领下,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原预算254.23万元的村庄建设工程量,实际投入108.98万元,节约资金约145.25万元,如“裸房”风貌改造节省34.83万元(预算62.69万元,实际投入27.86万元),庭院石斛节省47.04万元(预算82.32万元,实际投入35.28万元),户厕建设节省6.63万元(预算13.26万元,实际投入6.63万元)。目前,安勒村垃圾清运已全面运行,污水治理、卫生厕所建设全覆盖完成,社会治理方面实现了零纠纷、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
支部党员带领群众上山取石
支部党员、为民专业服务组带领群众建设生态公厕、停车场
农业技术服务入户指导、协助种植庭院铁皮石斛
水利水电服务组组织群众引水到村
“桃源”星火志愿服务队开展为民服务
“三项措施”强保障、管到位。村规民约定规。以群众自建自治为目的,由群众协商制定村规民约,以通俗易懂的条约条款规范,让群众自治有“规”可依。征信卡授信。在村规民约的管理下,制定十项授信原则,用好自制“征信卡”,增强小组干部责任意识和群众主人翁意识,全力为基层治理群众自治保驾护航。先进典型树标杆。利用“红黑榜”,把传统家庭美德、弘扬良好家风、绿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把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积极参加村集体公益事业等先进典型纳入红榜,评选出好婆婆、好媳妇、勤劳致富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把环境卫生差、好吃懒做、争当贫困户的负面典型纳入黑榜,将自治乡村“软要求”转为共建“硬约束”,营造乡村自建浓厚氛围。
近年来,在“1+2+3”基层自治新模式下,旧莫乡板茂村委会实现资源从封闭变融合、服务从漫灌变滴灌、管理从粗放变精细,形成“一盘棋”“一股劲”“一家亲”的氛围,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各项事业成为全乡、全县标杆,涌现出下里蚌、安勒等一批亮点村组。作为自建委典型试点的安勒成功打造成为一产旺、三产兴的“一三之村”,西红柿产业蔬菜基地、沃柑产业、庭院铁皮石斛等实现户均增收6.7万元,“绿美庭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利用庭院空间和林下优势,解决发展产业受土地限制的问题,让“方寸地”变“致富地”,实现村民有“赚头”、庭院有“看头”,吸引省内外考察学习组到安勒交流学习,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通讯员:李永跃、莫鑫宇)
(编辑:周秋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