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为加快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扎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董堡乡按照“长远规划、可实践、能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组织广南县田园牧歌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及环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老路、老井、董堡、董仕基四个村委会率先发展肉牛养殖。近日,董堡乡环山合作社为贫困户发放了80头肉牛,每头预计实现经济增收3000余元。
因地制宜突出产业引领,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董堡乡群众有养牛的传统习惯,养殖区地形开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充足,饲料保障充分,对环境破坏小,建设条件好。董堡环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地处董堡乡老路村委会环山村小组,现累计投资达750万元,场区占地总面积22亩。综合办公生活房400平方米,标准化牛舍8160平方米,兽医诊疗室8平方米,饲料加工区600平方米,青贮窖1500立方米,人工牧草面积4000余亩。现肉牛存栏451头,期中能繁母牛206头。田园牧歌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有标准化牛舍6000平方米,住宿办公配套设施2000平方米,场地占地14亩,人工牧草3100余亩,草地改良面积3000余亩。雄厚的资金及良好的基础环境,为贫困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多措并举抓项目,产业发展有保障。为确保合作社(公司)及贫困户养殖无忧,董堡乡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产业发展模式,申报了《董堡乡肉牛产业扶贫项目》,并组织人员与合作社(公司)签订了“肉牛养殖发展项目建设管理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制定项目实施进度。同时,建立“企业+合作社+档卡户”和“企业+档卡户”的经营模式,采取订单制、保底制、合同制、务工制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合作带动模式优,增收效益明显。合作社(公司)给每户贫困户(在三年内)每年发放价值5000元肉牛一头,为他们购买保险、打疫苗,实时出栏时由合作社(公司)按市场价计算回收或者他们自行出售;采取产业扶持资金量化抱团发展模式,有效利用了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发挥收益效益,能充分动员贫困户参与务工、积极供应原料、参与经营管理等,切实杜绝了“养懒汉”式扶贫。目前,该项目共涉及4个村委会,34个村小组,310户档卡户1329人,总投资287.8万元,补助资金221.4万元,业主自筹66.96万元,预计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真正达到了一个产业、一次扶持,多年受益的良好效果。
(刘婕)
(编辑:卢永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