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八宝镇甘蔗园村的苗族群众通过售卖自制的民族服饰,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017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帮扶,熊永祥和同村的71户村民告别了交通闭塞、生存条件恶劣的响西寨,搬迁到了甘蔗园村委会所在地——福源苗寨。住房问题解决了,如何才能增收致富成为熊永祥思考的问题。结合福源苗寨所在地有赶集日的有利条件,从小就喜爱苗族刺绣的熊永祥瞄准了苗族服饰绣品的市场潜力。
从手工绣到缝纫机绣再到车床机械化刺绣,短短几年间,熊永祥的刺绣作坊由小变大,2020年,仅刺绣一项就让他获得近20万元的收入。熊永祥说:“临近春节是苗族服饰的销售旺季,农历二月后属于淡季。我们从农历十月开始做苗族服饰刺绣,一年算下来收入近20万元。”
从冬瓜林村小组搬迁到福源苗寨的王朝富夫妻俩不再外出务工挣钱,和熊永祥一样制作出售苗族服饰。年轻好学的王朝富夫妻俩制作出来的服饰不仅具有鲜明的苗族文化特点,而且融入了具有时代元素的各民族文化内涵,这让他们的服装十分畅销。王朝富说:“我们生产的苗族服装出新款很快,这些新款都是自己摸索,自己设计、制作。”
福源苗寨是一个苗族群众聚居的易地搬迁安置点,由甘蔗园行政村边远的7个村小组200余户群众搬迁而成。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村推进、“百县万村”项目等资金3700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建盖房屋,项目于2017年12月30日建成移交。然而,受群众生活习惯不同、增收产业匮乏等制约,群众搬迁之初,福源苗寨脏、乱现象突出。熊永祥说:“刚刚搬来的时候会有一点小矛盾,毕竟好几个寨子的群众都搬来居住在一起。后来,大家逐渐处成一家人,每个人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为了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甘蔗园村委会以民族团结示范为引领,采取“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意识形态”“民族团结+产业发展”等有效举措,通过抓实基层组织建设,引导群众发展民族服饰产业,定期举办苗族“采花山”、“芦笙舞”进校园等活动,增强各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凝聚全村群众团结干事的力量。
如今,以福源苗寨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标杆的甘蔗园行政村,全村400余户各族群众相互交融、共同进步,朝着“团结、友爱、互助”的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之路一起努力发展。甘蔗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声琳说:“我们首先抓好各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通过抓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群众口袋里有钱了,人居环境治理漂亮了,大家的日子就过得红红火火了。”
(余永兴 袁伸尉)
(编辑:侯佑琴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