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州委有关决策部署,牢牢锚定“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坚定信心、铆足干劲、攻坚克难、奋力而为、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广南新篇章而努力奋斗。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5.1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州1.6个百分点、全国3.1个百分点,增速保持全州前列。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4.81万亩,粮食产量40.74万吨,实现“二十一连丰”。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启动高原特色产业园建设。云之香米业日产150吨优质大米生产线正式投产,盘活谷多屠宰场复工复产。新增龙头企业8个,培育加工主体9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个。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农业产业ABC端不断延伸,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大幅提升。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八宝米、油茶、高峰牛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完成八宝米基地18.2万亩。肉牛存栏41.71万头、出栏14.98万头,存栏和出栏量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二、全州第一。实施高效优质标准化茶叶示范改造5000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向外输送蔬菜3.8万吨。新认定“三品一标”产品10个、“绿色云品”品牌9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8个。列为全省“绿色农资”试点县、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
新型工业进程加快。赛拉弗1GW组件项目投产,宇泽二期有序推进,3GW组件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完成工业投资23. 25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1户。园区面积达6.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2户,规上企业占30%,实现园区总产值11.83亿元。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18.87亿元,工业增加值4.38亿元。
旅游向旅居转型迈进。启动坝美4A级旅游景区提质改造;建成北坛路句町夜花街,成为休闲打卡的消费聚集区;桃花源大酒店、融创石斛湾半山酒店等高品质酒店民宿建成运营,旅游服务提品提质。启动全国第4次文物普查,新增省级4名非遗传承人、1个非遗工坊、11个非遗项目。持续推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畅享文山世外桃源”系列文旅促消费,“皇姑节”非遗民俗活动呈现万人空巷盛况。全年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423.76万人次,乡村旅游在旅游人次和综合收入中占比稳步提升,产品不断丰富,发展势头强劲。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引擎,占总投资的50%。投资结构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社会投资增长22.4%,占总投资的35. 9%。投资方向从传统行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7.1%,教育投资实现增长1倍多。
项目投资稳定增长。谋划储备重大项目57个180.33亿元。全年集中开工项目45个30.36亿元。抢抓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向上争资18.06亿元,教育发展、供水保障、城市更新等一批打基础项目有序推进。
招商引资稳中蓄势。坚持“招大引强”和“招小引优”两手抓,打好“一把手”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组合拳。新增签约项目11个,落地项目7个,到位资金20.02亿元,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50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驻广南。成功招引鞋服饰加工、生物质燃料等60个优质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地广南,一批“小而精”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蓄势成群。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经验,纵深推进农村“三大革命”,乡村环境显著改善。深入推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启动全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10. 86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认定“就业帮扶车间”53个。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2819个托底就业,“零就业” 家庭动态清零。实施产业发展带动,14917户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14亿元,高原特色产业覆盖15.6万户。
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172个行政村(社区)村庄规划完成审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建立。城市更新加快,完成城区道路提质改造18.6公里,配套管道33公里,城区道路提质11.6 公里,建成健康步道10公里、口袋公园5个,启动校场路延长线“T字”路、莲峰公园建设,第三自来水厂投入使用。外联通道更加畅通,完成5个出入城口整治,城郊由“脏差”到“一路向美”。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县城北片区连片建设开发,蓝湖揽胜、句町名苑等14个房地产开工,建成区扩容1平方公里。建成全州第一个城市管理智能化大数据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停车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便民服务的智慧网络基本建成。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那兴、西广高速建设持续推进,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村硬化路400公里、安防工程25公里、危桥改造8座。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坝美、坝庄等23件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项目34件。能源和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开工建设董那、麻塘子等9个光伏项目。那朵光伏、珠琳镇农光互补全容并网发电,五珠、黑支果等4个光伏电站实现部分并网发电,光伏并网发电24.12万千瓦,年发电量2.65亿度,全县能源保障大幅提升。新增5G通信基站156个,城镇居民家庭上网带寬提高至千兆以上,通信信号覆盖率达94.13%。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事项集中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受理126.89万件,办结率99.93%。县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整体搬迁。水利、供销合作社、农场企业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形成“2+3”整体架构,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大提升”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47个。惠企惠民政策直达快享,兑现惠企资金500余万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2.63亿元。全县经营主体突破6.85万户,增速93. 89%,净增量居全州第一。
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规范城乡垃圾处理、乡镇污水处理收费等民生定价事项。探索残疾人托养中心、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公建民营”,社会化运作实现降本增效。
亮点及成效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做好大抓园区经济、高原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三篇”文章,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
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一体化布局园区建设,从园区规划开始一项一项推,划定“乡村振兴园一园四片”,广南园区由理想变成现实。引进江西宇泽、江苏赛拉弗落户广南,以绿色硅为主的制造业向昔板片区和城西片区聚集,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3亿元。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4.81万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持续推进高峰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高峰牛、八宝米、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稳步提升,肉牛存栏和出栏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全州第一,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112.92亿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成功打造六郎城康养旅居、革假村“书香”示范样板,抢跑旅居云南“新赛道”。培育未来产业拓展经济“新动能”,云南首个数字基地—百度智能云落地广南,数字经济“从零到一”迈向新阶段。奋进的广南,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做实产业联农和就业带动“两条线”,高峰牛托养代管在“村村播”作经验推广,广南八宝米“土特产”典型、那秧茶叶资源经济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县31家企业、164户合作社成为带动主体,稳定带动2.8万户增收超过1万元。“四个一批”促就业,实现转移22.67万人,大力“招小商”推动家门口就业,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05元。
(来源:广南县委宣传部)
(编辑:周秋 排版:陆军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