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城村,位于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境内。这里是典型的壮族村寨,依山而建、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民俗民风古朴文明,原为宋代杨六郎的驻营之地,留有古城堡、古城墙遗迹,其独特自然地貌、历史文化,武术表演、民族服饰、饮食、刺绣、节日庆典、歌舞、跳拢娅歪等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是旅游寻奇、访古探幽、登山健身等久居城市的人身心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广南县依托六郎城村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及优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中华仙草·广南石斛”品牌战略,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在沪滇协作机制的加持下,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帮扶协作,着力打造“六郎城·仙草秘境”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铁皮石斛延伸拓展“康养+”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蝶变,做大做强群众增收致富“共同体”。 完善基础延链条 多年来,六郎城村的建设特别是在三产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静安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2020年,投入沪滇帮扶资金300万元建设广南铁皮石斛种苗繁育和铁皮石斛科研基地,该基地的建立为铁皮石斛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实现种苗繁育科学化、规范化和规模化。目前基地可年产组培苗100万瓶,年产种苗1500万丛。2023年,投入沪滇各类帮扶资金1245万元,实施了村综合公共服务用房、活动场地铺筑、新建AAA景区无害化卫生公厕、修复老旧石板路、太阳能路灯安装、核心区域45户外立面裸房改造、核心区域污水处理、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等设施建设,补齐六郎城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村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为六郎城村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绿色”树品牌 以广南县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打好“原生态”绿色牌。2019年,投入上海帮扶资金200万元在杨柳井乡宝月关村委会建设铁皮石斛产品粗加工车间,该车间年产铁皮石斛初加工产品约18吨,成功开发了以铁皮石斛为核心的系列健康产品50余种。目前,在杨柳井建成铁皮石斛为主的高品质药园1个,拥有注册商标20个、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版权保护5项。2020年获得云南省“定制药园”称号,并获得ISO9001认证、有机产品等多项认证。2021年获得“绿色食品牌”州级产业基地称号。同时注册了“凌垭”牌,研发出了铁皮石斛花茶、石斛花酒、石斛鲜汁、石斛西枫斗、石斛切片、石斛精粉、石斛面食和以铁皮石斛萃取精华深加工的石斛牙膏、面膜、润手霜、唇膏等美妆日化系列产品。 发挥优势促营销 借着东西部协作的强劲“东风”,广南县充分利用上海市的市场优势和对口帮扶地区的渠道资源,深挖以石斛系列产品为代表的“广品入沪”营销渠道。一方面,依托上海援滇挂职干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上海的各类大型展销会,逐步打响包括铁皮石斛在内的广南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大力对接电商平台,通过网络直播、线上推广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2023年,在上海市静安区九百世纪食品城搭建了50平方米的文山农特产品销售展示区域,以市场化合作模式,推动包括广南在内的文山农特产品走进上海。同年7月,组织广南凌垭原生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2024年5月,组织参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山专场”展销会,通过“现场展销+直播助销”的方式,展示了铁皮石斛草本牙膏、铁皮石斛滋养护手霜、石斛紧压茶(生茶)、石斛冻干粉等系列中药材类产品。6月,组织到上海参加2024年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现现场销售额3万余元。2024年以来,广南县实现石斛等系列产品销售额1200万余元。 利益联结稳增收 依托“六郎城·仙草秘境”旅游资源,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发挥援滇资金杠杆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村内群众开发餐饮产业、务工服务等,让群众实现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得租金“五金”增收。 务工就业领薪金。利用特色产业和景区优势,提供142个长期稳定就业岗位,直接和间接带动800余人就近就业,月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资产入股分股金。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始终把村民获得更多增收效益放在核心地位,探索推广“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让群众以房屋、土地、资金等方式灵活入股,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每年按照10%的经营收益分配给农户,让当地群众由“村民”向“股民”转变。目前,共带动90户群众入股合作社,分红总收入108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 生产经营挣现金。利用公司及合作社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的优势,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把零散斛农镶嵌在产业链中,组成产业化联合体,与362户农户签订石斛销售协议,推动形成“产、供、销”联农一体化,通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公司带农户、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的多方共赢局面。同时,以景区为平台,实行一户一业,让群众共享农文旅商业红利,目前已带动42户群众经营、82户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分别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和3000元以上。 门票收入获奖金。通过村企联动,每年拿出景区门票总收入的3%分给村集体,实现景区共建共治共享。2023年,门票收益分红16.3万元,户均增收0.12万元。 集体经济得租金。整合国家帮扶资金和集体经济资源,采取“资金植入+资产盘活”的方式,带活集体经济,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30.35万元,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拓宽渠道扩业态 结合六郎城生态资源优势,上联市场、下联产业,聚焦打好铁皮石斛“原生态”“道地性”绿色牌,在推动铁皮石斛种、产、研、销和旅游服务相融合下功夫,深入推进“康养+文旅”融合发展,把“盆景”变“风景”。因地制宜地采取“党组织引导、群众参与、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特色、一户一设计”的方式,逐步引导群众将住房改造成民居、客栈、农家乐等,目前已完成“万米石斛观光长廊”“贡斛苑”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涵盖石斛养生、田园观光、悬崖酒店、温泉等为一体的康养旅游小镇,获批国家级AAA景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壮族三月三”、六郎节、石斛花节、十壶啤酒节、山歌比赛、壮族风情歌舞晚会、篝火晚会等民族文艺活动,以及研学、科普等教育活动百余场,并将六郎节、石斛花节等打造成六郎城的文旅活动品牌和名片。今年以来,“六郎城·仙草秘境”景区共接待游客69.62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197.27万元。 多年来,广南县先后获得“广南铁皮石斛”“广南西枫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广南县“中国广南铁皮石斛之乡”称号;“铁皮石斛种植和手工艺加工”获评文山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10月15日,云南省委书记王宁亲临六郎城村,充分肯定了六郎城三产融合发展的做法,并要求引进先进理念和模式,创新组织形式,总结推广成百上千个“六郎城”模式。 (来源:州农业农村局 图片来源:文山发布网) (编辑:刘虹 排版:张振飞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