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味道 | 面蒿粑

发布时间:2022-03-01 15:44:03  

面蒿粑,又称“完年粑”,是广南壮族群众在农历正月最后几天,用糯米和面蒿制作而成的美味甜点。在壮家人生产生活中,有“吃了‘完年粑’,下田捣泥巴”意为开始种田种地的习俗。

面蒿,学名叫“鼠麹草”,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麹草性味甘、平、无毒,有镇咳、祛痰和降血压的功效。

壮族少女采摘面蒿(鼠麹草)花叶

面蒿(鼠麹草)花叶

壮家人择水而居,善作田畴,秋冬歇耕。每年冬春交接季节,山间田野生长的面蒿,无疑是大自然对勤劳的壮家人最好的回馈。壮族妇女从田间地头采来面蒿茎叶花,洗净后与糯米一起蒸熟,再放在碓里舂细揉匀,其中加入适量红糖提甜,最后裹上炒香捣细的紫苏籽,压成一个个形状扁平、口感软糯香甜的“面蒿粑”,作为节日里的美食和祭祀先祖的贡品。

碓舂面蒿

糯米、面蒿、苏籽和红糖的绝妙搭配,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壮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里来壮家做客,能赶上做面蒿粑的场景,更能体会壮家人热情、休闲的慢生活。

制作完成的面蒿粑

(来源:广南文化旅游微信公众号)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李云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